
別吃菜籽油了,會致癌啊!”
近日,“植物油致癌”的風波被炒起,英國某科學家稱“
超市裡的食用油琳瑯滿目,若仔細查看配料表,會發現它們大都來自植物。油脂是人體維持生命的重要物質,面對“食用油風波”,我們該如何選擇,才能給家人做出健康美食呢?
一、
說到油,我們不得不提到脂肪——人體
一個健康成人的體重,脂肪可以保護內臟,是人體自帶的“恆溫器”,還是構成大腦、神經系統的主要成分,與人類生育能力有著重要關係。脂溶性維生素A、D、K、E的吸收也要依賴脂肪。
除此之外,部分人體所需的脂肪酸無法自身合成,這麼看來,吃油確實對人體是有益。不過,過量攝入油脂就要另當別論了。
1、引起肥胖
油脂的熱量非常高,1g脂肪可以產生9000卡熱量,每人每天的油脂攝入應該控制在 若超過這個量,熱量堆積可導致肥胖。
2、消化不良
油膩食物可以刺激胃酸、胃蛋白酶的分泌,特別是晚飯吃得太油膩,睡覺前沒有充分消化和排空,容易
3、引起三高
油膩食物吃多了會加重肝臟負擔,是導致血糖、血脂、血壓的直接因素。
二、植物油和動物油有何區別?哪個更健康?
植物油有“問題”,那麼選擇動物油替代不就行了?在選擇之前,我們先看看兩者之間的區別。
分類不同
成分不同
吸收、熱量不同
膽固醇含量不同
結構不同 植物油含大量亞油酸,耐熱不穩定,過度高溫可分解有害物質。

到底動物油好還是植物油好呢?兩者的好與壞,不能單從本身來看,重要的是看“用量”。
·豬油一定不健康?2h2d
豬油飽和脂肪含量較高,在高溫烹飪時,不會發生植物油般的劇烈氧化,因此釋放出的有毒物質相對較少。而且,豬油所含的
不過,豬油裡的單不飽和脂肪酸比例太少,飽和脂肪太多,因此,豬油好不好還是要看攝入量,如果只是偶爾吃,或一天內用20g以下的豬油炒菜,一般對健康的影響不是很大。

·植物油就一定健康?
不同植物油其脂肪酸構成不同,營養各 例如,橄欖油含有豐富的油酸和多種維生素,非常適合人體攝入。而大豆油、玉米油等含有大量亞油酸,適當攝入對血脂較好,
不過,植物油再健康也終究是“油脂”,研究證明,無論是大量攝入植物油,還是長期缺少油脂攝入,都可能導致心臟與大腦功能受損。
綜上所述,每種植物油的營養不同,

三、吃油要注意什麼
1、攝入要適度
油要吃,但要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內。中國營養協會推薦,每人每天的用油標準為25~30克的標準,相當於家用湯匙的兩勺。
2、經常更換,不單吃一種油
吃油要多樣化,建議單不飽和脂肪酸的橄欖油、亞麻籽油等和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亞麻籽油、花生油等替換食用。也可以根據不同的菜式選擇不同的油類,如煎牛扒、烤麵包等可用黃油,炒菜可用花生油,涼拌可用菜籽油。

3、開封後儘快食用
食用油很容易變質,開蓋時間越長,越容易氧化,若是家庭用油量不大,還是建議買小瓶裝。
4、炸過的油不要再用
炸過東西的油,用肉眼看似乎沒有什麼異樣,但油經過高溫加熱後,會產生反式脂肪酸和有害的油脂氧化產物,若繼續加熱,苯並芘等致癌物含量會快速增加。
四、食用油如何存放?
不少人看到食用油包裝上寫著“ 但
食用油開封後,最好在3個月內使用完畢,而且要正確儲存,延緩氧化和酸敗的程度。
·
·

· 在所有材質中,玻璃的隔氧功能最好,建議用密封較好的玻璃存放。
·
科學看待植物油與動物油,不可聽信網絡謠言。植物油與動物油的營養成分不同,不存在哪種油會直接致癌的說法,脫離“用量”談“毒性”,都是“耍流氓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