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特別是放眼40歲以上步入中年的男人,歷經文革多沒有受過完整的系統教育,現處於知識經濟時代,是否有足夠的技能得以應付工作上所需,實在不無問題和壓力。根據社會學者三四年前針對這個年齡層的企業總經理、廠長進行的調查發現,53%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;另一次對13000位外資企業員工的大規模體檢報告也顯示,男性平均患病1.29種,女性0.64種,男女竟有兩倍之差。
身心健康問題引發的孤獨感、危機感和倦怠感,深深衝擊這些事業有成的男人,“現在錢多了,頭髮也少了,就是覺得累!”才36歲就當房屋裝修工程公司的老闆揪著眉頭痛苦地說,他想拼到45歲就
“我怎麼可以說放手就放手?很多員工一家老小就指望這份工資呢!”彷彿這世界非他不可,這種合理化了的癮頭,其實和男人內心潛藏著的被需要的成就感有關,而只顧忙著當英雄、度眾生,結果照顧了員工,自己的家庭卻支離破碎,整個生活品質低落無比,因為一直在渦輪裡打轉,怎麼可能輕輕鬆鬆地欣賞人生風景呢?
換個角度看,假使今天灰色男人決定脫離男權文化,不再受制於刻板的男性角色形象,那麼就像一個才30歲的大學心理教師所悟到的:“每次看見騎自行車、拎一捆菜、夾著公文包的男人就很感動,他們才是生活的主流!”30歲啊!正是黃金年華,就有這般感嘆,遑論那些邁向年老氣衰的中年灰色男人。
西方推動女性解放運動不過數十年,伴隨著社會從農、工、商業的結構流變,清楚看到過去佔優勢的男性日趨衰頹,不但在“渦輪資本主義”的客觀環境中停不下來,主觀意識上也從來不面對自己是否需要調整心態,眼看著優秀女性大量崛起,瓜分了男性既有市場位置,在一
個屋簷下的兩性關係,自然常會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,灰色男人處境之艱辛當不難理解。
就算那些二三十歲學有專長的年輕人,在整個渦輪裡也大多不是贏家,碰過好幾位事業順利的小伙子都有“性能”不彰的苦惱,未必是真的“不行”,而是壓根沒勁兒,公司給他再多股票,也毫無快感,只覺得就是一個“累”字。
這還是別人眼裡的成功男人呢!更多的不就是圖個溫飽嗎?耳旁卻老繞著誰買車買房了,潛意識裡得追呀追得身心俱疲,如果身邊親人還不體恤,總念叨“鞭策”著男人得“五子登科”,男人怎麼可能活得像女人那樣滋潤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