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在過年期間,除了招待客人和親朋好友外,最忙碌的事情就是飯後的衛生整理。其中最繁瑣的任務就是洗碗了。有些網友甚至表示寧願不洗碗,每天都點外賣。然而,為什么大家面對剩菜剩飯不覺得髒亂差,面對地板上的酒漬飲料也不害怕,卻害怕簡單地洗個碗呢?這是什么原因呢?
我們平時洗碗時,除了家裏有自動洗碗機這種簡單但昂貴的家庭設施外,並不是所有人都會使用它。因此,許多家庭仍然需要自己動手洗碗。前段時間,有一款洗潔精的廣告詞稱其產品不會傷害手部皮膚,不用擔心媽媽們洗碗後雙手變得粗糙,但卻遭到丈夫的嫌棄。然而,實際上傷手的不是洗潔精,而是我們每次洗碗都使用的洗碗布。這種東西到處都是細菌,並且對我們的健康有害。
在德國,一位大學教授專門進行了一項調查,發現看似潔白幹淨的洗碗布上竟然有300多種細菌,其中一半以上是致病的。即使使用開水煮或消毒液清洗,也很難消除上面的細菌。natural sponges for dishes而且,有一種微生物甚至可以直接導致抵抗力差的孩子和老人生病。此外,當我們靠近洗碗布時,總能聞到一種臭味。這並不是因為洗碗布潮濕或有黴菌而散發出來的,而是上面的細菌發出的臭味。如果你家的洗碗布已經出現異味,我建議你先換一塊再繼續使用。
有些網友可能會問,難道我們家每次洗碗都要用一塊洗碗布嗎?即使是世界首富家也不可能天天這樣啊。確實不可能因為洗碗布出現異味就立即更換,但是只有經常更換才能防止上面的細菌進入人體。想想每天碗筷上的細菌都需要通過洗碗布和洗潔精來清洗,但現在源頭上已經有細菌了。每天洗完的筷子是用來夾菜吃飯的,碗盤子是用來盛米飯和湯的,所以這對我們的消化系統肯定會產生影響。
細菌其實有很多種。我們周圍的空氣中也有很多細菌,我們每天呼吸時也在吸入細菌。這不僅包括細菌,還有霧霾等汙染物。但是這些細菌也分對人體有害和無害的。例如,我們需要微生物發酵的奶酪和火腿上面布滿了細菌,但只有細菌活躍時我們才能享受美食。然而,有些細菌一旦進入人體並達到一定數量就會致病。
剛出生的嬰兒腸道是無菌的,但隨著媽媽的第一口乳汁進入腸胃中後,孩子的腸道也開始發生變化,裏面開始駐紮細菌並產生消化酶。隨著孩子的成長和發育,他們的抵抗力逐漸增強,不再像剛出生時那樣依賴媽媽的保護屏障,小心翼翼地避免接觸細菌。因此,細菌有好有壞。有些細菌在進入人體後可能還沒有到達喉嚨就被消滅了,但有些則會躲藏起來,直到身體放松警惕時才開始作祟導致生病。而洗碗布上的細菌就屬於這一類。
我們家庭常用的洗碗布有棉布、球狀的、鋼絲球和海綿制作的等。這些複雜的結構都是細菌滋生的好場所。有些人甚至在洗完碗後連清洗都不做,直接將洗碗布丟在一旁。這樣一來,細菌更容易迅速繁殖。因此,雖然我們無法完全防止細菌的出現,但至少可以在平時的生活中延緩它們的滋生。因此,每次洗完碗後懸掛、甩幹水分並進行二次清洗是非常重要的,最好還對碗筷進行殺菌處理。
除了要記得消毒碗筷外,還要定期更換洗碗布。每個月更換一次是每個家庭都能接受的程度。此外,擦爐台的布子和擦鍋洗碗的布子一定要分開使用,不能只用一塊布子擦拭油煙機、牆壁和碗筷等物品。除了更換洗碗布外,我們還需要注意以下幾點:
首先,許多人習慣將洗潔精直接塗抹在碗上,認為這樣洗得更幹淨。但實際上,這樣做更浪費水資源,並且還要擔心碗是否沖洗幹淨。你可以先在半碗水中滴幾滴洗潔精稀釋後,再用洗碗布蘸著這個水逐個洗碗。
另外,有些人洗完碗後就直接摞放在一起。這樣不僅會導致水漬不易幹燥,還會有利於微生物的生長。你洗完碗還不如不洗呢!因此,在洗碗後一定要擦幹並瀝幹水分後再收進碗櫃裏。順便說一下,洗完碗筷後也要清潔洗碗台周圍的區域。
相關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