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-12-08 17:48:23, 修改于2018-12-09 12:57:14
《沉默的大多数》-王小波。
看完了这一本应该很长时间不会去看王小波了。
在一个摸鱼的晌午,随意翻看着知乎,看了篇小文,然后突如其来的意识到,当年的高考,我其实是得到了很好的结果的。语文九十多分,扣分在二三十分的文字基础上,确实是我最忽视最薄弱的一块,要不是后面的阅读和作文扣分很少的情况下,语文拿不了九十多的。数学,只扣了十几分,也算是尽力了。英语,人品大爆发,居然只扣了四分,作为一个永远倒数前三的来说。物理,人品大爆发,当时拿到卷子连题目都看不懂,估分时候看着答案觉得能拿到三四十分就感天动地,最后居然有八十多。化学,也是同样尽力了,只扣了十几分。
一开始看王小波,时不时会笑出来。他的比喻和鲁迅的比喻同样犀利,但毕竟他是在一个相对于鲁迅,情况稍好的状态了,所以不像迅哥儿那么让你痛。但是现在看鲁迅,我也会笑出来。厉害的文人们啊,那种狡猾和深沉是普通人比不上的。
尽管会笑,小波的文字仍然让我觉得,对于那十年的荒唐流逝,他是如此的痛恨。
这部集子里面只有一篇触动了我。《海明威的<老人与海>》。如果现在让我读海明威的这部作品,我估计是读不下去的,也不知道他为什么要写这个,也不明白好在哪里。我们从小就被教育,不要放弃。但是也许大多数人也就只是那样普通的生活着吧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《坟》24。
终于,看到了一些想要看到的东西。
“然而我至今终于不明白我一向是在做什么。...总之:逝去,逝去,一切一切,和光阴一同早逝去,在逝去,要逝去了。-- 不过如此,但也为我所十分甘愿的。... 虽然自以为放达,其实是只能骗骗极端老实人的。... 我自己知道,我并不大度,那些东西因我的文字而呕吐,我也很高兴的。... 因为,我还没有这样勇敢,那原因就是我还想生活,在这社会里。... 倘说为别人引路,那就更不容易了,因为连我自己还不明白应当怎么走。...我只很确切的知道一个终点,就是:坟。然而这是大家都知道的,无需谁指引。问题是在从此到那的道路。那当然不只一条,我可正不知那一条好,虽然至今有时也还在寻求。... 有人以为我信笔写来,直抒胸臆,其实是不尽然的,我的顾忌并不少。我自己早知道毕竟不是什么战士了,而且也不能算前驱,就有这么多的顾忌和回忆。”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曾经流行很矫情的一句话:达到与自己的和解。
我在那个午后,也并没有什么和解,什么宽恕,像小波一样,像迅哥儿一样。十二年,仅仅有种喘口气的感觉,稍稍觉得,原来我也是有运气的。这样子,在最后坟的终点之前,下一次再让我放手一搏,我会把这迟来的运气概率考虑进去的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