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为什么要追求真理 - TypingMe
我们为什么要追求真理
标签:读书笔记
  2018-11-25 22:17:10, 修改于2018-11-29 22:13:35

突然有了兴致,所以开始读《鲁迅全集》。


一上来就是《坟》。这次终于看到了鲁迅对于自己为什么要给这个集合起名叫《坟》的解释。果然,他的文言文还是令人生畏的。所以要到《坟》12,那种有点白话文的调调终于能让人看下去了。


就算是事先打算抛开对他的所有成见,固有印象这个东西毕竟是无法磨灭的。但是看了《坟》12,一下子就有一种感觉,真知灼见这种东西就算是“年四十而三十九非”也果真是存在的。


真的没有想到,对于父母子女人伦,他的观点也还是那样的,击中要害啊。而且模糊的给出了一点出路的希望和指引,对现在的中国人而言。


《坟》15。除了大家津津乐道的“铁房子里面的人睡觉梦醒后敲破窗子”这个段子以外,我仔细地看了好多遍从“娜拉之走”开篇的这个演讲稿。鲁迅真的是个很有意思的人。他说话非常的有逻辑,而且并没有想象中的咬牙切齿般的声声泣血,或者孤独的惨烈的战斗着的勇士这种刻板印象,那所谓的痛恨中国人看客之流只是其中一部分,还有相当多有趣的地方,他想要表达的。而且,他的清醒与冷静,无与伦比。


关于做梦,他是从“娜拉之走”开篇的。而且一上来就说明,梦醒了发现无路可走,要么堕落要么回去继续做梦,是人生最苦痛的事情。做梦中的人是幸福的,他举了个唐朝诗人李贺的例子,死的高兴地死去,活的放心的活着。但不能是将来的梦,因为那是希望,希望这种东西是有代价的,而代价往往是现在要承担的,所以他说,假使寻不出路,就做梦吧,只要做目前的梦就够了。


你看,他也是很清楚的,世界上并没有路。而且别人总归是有做梦的权利的。我甚至觉得,他对那些做梦的人,也并非执意要他们醒来的。以至于贴心的提醒,只要美梦不要噩梦。


上面说了做梦这条选择。


然后接着说,但是梦已经醒了的人怎么办,不是那么容易回到梦境的,所以只能走。可是走了又能怎样,他也是很清楚的,免不掉堕落或回来,因为外面是险恶的世界,自己并没有对抗这世界的法子。但是,在这样的情况下,他也是提了一个办法的,要有钱。好现实啊。(笑)


说道钱这个东西,真是一言难尽哪。有了钱就可以解决温饱,这是第一要解决的东西。但是钱从哪里来呢?接着他又举了个例子。你看鲁迅的讽刺,什么入木三分之类的不说了,很刁钻却无比贴切,带着点狡猾让你无法反驳。他说,钱么,只能靠战斗得来。天上不会掉下来的,别人不会白给你,所以只能你自己去争取,剧烈的战斗。为什么是剧烈的战斗呢?他的例子说的很清楚,那些所谓革命斗士所说一切口号,什么解放中国之类的,假大空,这些东西都很遥远,大家都愿意跟着吼两句的,不关痛痒,但是不如来点实在的,从身边做起。这样就免不了触动身边人的利益所在,从身边人那里要想拿到钱,那是没办法了,只能拼个你死我活了。人么,事关自己切身利益,都是往死里挣扎的。所以说是剧烈的战斗。


然后他说,战斗不算好事情,也不能责成人人都是战士,所以要想个平和的法子。真是一环扣一环,而且多么体贴,都替你想好了。什么是平和的方法呢?他说就是亲权解放子女,财产平均分配给子女,这样子子女不就有钱了么,至于拿到钱怎么花,那就子女自己决定,都请便,自己负责任。你看,多好!又平和不需要战斗,又解决了钱的问题,而且父母的钱给子女天经地义,几乎是完美的解决方案了。


但是,这里就能看出来,鲁迅的思路有多么缜密。这个所谓完美的办法也是有漏洞的,因为中国的亲权是有问题的。他体贴的,或者说幽默的称之为,记性不佳。多年的媳妇熬成婆,中国的亲权是扭曲的,一代代压迫着的。所以他说,各人去买一本note-book来,将自己现在受压迫的想法都记下来,以免以后年龄和地位都改变之后,忘了当时受压迫的想法,继续去压迫别人了。


然后他教你,怎么要钱。也就是说,怎么战斗。这里他又打了个比方,很滑稽,而且还是很反面的例子,但是足以说明,他的办法。怎么战斗呢?耍无赖。什么叫耍无赖呢?就是韧性。就是一直要求,就是不要停,就是要,一直战斗。只有不停止的战斗,像无赖一般,才能够最终达到目的。


但是我们都知道,一直去做一个一件事情,韧性这个东西,是非常困难的。尤其是这种战斗。很容易就做不下去了。因为比方说,稍稍战斗一下,未免不会被诏安,或者给点蝇头小利啥的,那么很容易就被眼前的利益所忽悠了。这时候他说,一两次的这种举动,很新鲜,难免让人同情,帮助着生活。但是在同情下生活,是不自由的,而且发展成千万个这种举动,只会让人厌恶。这是啥意思呢?就是劝你不要给点甜头就算了,战斗就息了,因为不是真正的手里握着经济权,在别人施舍中是不长久的。而且时间长了,别人也嫌烦,不愿意再施舍下去的。所以需要韧性,需要一直坚持下去的,战斗。


然后有人反驳说,就算有钱又怎样。是啊,他也承认,有钱不代表是个理想世界了,还早着呢。但是人不能饿着静候理想世界的到来,至少也得留一点残喘,再想别的法。我觉得,鲁迅是个实用主义者么?饭要一口一口吃,事情要一点一点做,所以,总得一样一样来,但不能什么都不做,最后大家都饿死了。


接着,对那些已经开始战斗的人,他说了什么?我们无权去劝诱人做牺牲,也无权去阻止人做牺牲。谭嗣同被捕后,人家让他逃跑,他说,古往今来,不论中国外国,变法都有牺牲,中国也得有。不流血的革命,怎么能唤醒世人呢?鲁迅说,“只是这牺牲的适意是属于自己的,与志士们之所谓为社会这无涉。为啥?因为群众,尤其是中国的,永远是戏剧的看客。对于这样的群众没有法,只好使他们无戏可看倒是疗救,正无需乎震骇一时的牺牲,不如深沉的韧性的战斗”。


所以说,鲁迅是清醒的,哪怕在那个年代,这种清醒依然让人畏惧。所以他才会说出来,世上本没有路。


抛开年代背景,他所说的东西,抽离出核心思想的话,我觉得大概是下面这样子。


生活在这个世界上,总归是想要好好地活着,有着美好的未来。现实中不如意,那么你可以选择做美梦,在梦里拥有一切美好。只要你不醒,这绝对是幸福的。但如果想在现实中追求美好,改变自己的现在,那么就要做出行动。改变是很难很难的,因为你并不知道怎样去做,方向对否,尤其遇上很多的困难,还有许多的诱惑,但是终归是要,一点一点的去做,这样慢慢来。有良好的家境,这是幸运的,否则自己要创造良好的家境又是一大难题,但是仅此是不够的。因为拥有自我,保持自我,是非常有挑战的一件事情。世事纷杂,人活在环境中,无时无刻被影响着,这里面总归要提醒自己,不要被洗脑,不要自我满足,自我感动。至于别人-我觉得鲁迅的思想是超前几百年不止的-无权干涉。虽然他说“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,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,这鞭子总要来,总要打到的,但是从那里来,怎么地来,我也是不能确切的知道”。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快要看完茨威格的《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》。我完全没有想到这个故事集是这样的。这种久违的日本人的那种唠唠叨叨,琐碎繁杂的心事吐露式写法,是大多数感性文人的通病么?这种所谓的“细腻”,闲暇时或者自怨自艾时,拿出来发泄一下未尝不可,但落实到文字中还要出版出来,好不经济,好烦。


王小波在《我看文化热》里面说:“我知道一种文化的定义是这样的:文化是一个社会里精神财富的积累,通过物质媒介(书籍、艺术品等等)传诸后世或向周围传播”。大概是这个意思:某种意义上,文化其实就是某段时间,某个地方,那个地方某些人做的某些事情,反映了这些人最相信,最憧憬,最持久的精神寄托与依赖。这是一种客观存在,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,无法伪装,无法遮掩,并将一直存在且进行下去。


近几个月主攻职业方面的填坑,感慨果然愤怒和不甘是唯一鞭笞努力的动力所在啊。另外,惯性是个太难以辜负的东西。一直懒散的,就难以恢复学习,并不是拖延所在,只是那种惯性,宇宙的力量所在。然后一直学习着,又会对懒散有种巨大的空虚和厌倦。


2018快过完了。今年真的是没有什么好看的番。

<<<返回上一页 阅读(1684) | 评论(1) | 收藏(0) | 赞(0)
上一篇:为什么要宽恕 下一篇:名可名

验证码